联系电话:010-84678481
在职博士研究生报名需要具备哪些气象学知识
返回列表

2025-05-10

来源:  关键词:

在职博士研究生报名需要具备哪些气象学知识

一、在职博士研究生报名条件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背景

  •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通常要求报考者已经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应届硕士毕业生,也可以报考,但需要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境外获得的学位需要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在报名时提交认证证书。
  • 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有6年及6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于仅有本科学位的报考者,需要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并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工作中积累了与硕士毕业生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2. 政治条件

  • 拥护中国的领导:报考者需要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这确保了报考者在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上符合国家和学校的要求。
  • 3.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 符合招生单位规定:报考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的体检要求。这是为了确保报考者能够胜任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 4. 推荐信

  • 至少两名教授的书面推荐意见:报考者需要提供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推荐信应重点评价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以帮助招生单位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情况。
  • 5. 外语水平

  • 符合招生单位要求:一般要求报考者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如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5分,或TOEFL iBT ≥ 90分,或IELTS ≥ 6.0分等。对于不满足这些要求的报考者,可能需要参加综合考核中的英语加试。
  • 6. 其他要求

  • 具体业务要求:根据招生单位和专业的不同,可能还有其他具体的业务要求,如特定的科研项目经历、论文发表要求等。报考者需要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了解并满足这些具体要求。
  • 二、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理解和预测大气现象。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气象学基础知识:

    1. 地球大气概况

  • 大气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和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等)组成。大气中还包含水汽、尘埃和其他微粒物质。
  • 垂直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其厚度在赤道地区约为16-18千米,在两极地区约为8-10千米。
  • 2. 主要气象要素

  • 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天气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从而影响天气系统的发展。例如,较暖的空气倾向于上升,而较冷的空气则倾向于下沉。
  • 湿度: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比,它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高湿度的空气更容易形成云和降水。
  • 气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密切相关,高压系统通常伴随着晴朗天气,而低压系统则往往带来阴雨天气。
  •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形成。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 3. 天气系统

  • 锋面系统: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以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锋面过境时,往往会带来显著的天气变化,如降水、温度变化等。
  •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型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反气旋则相反,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流呈顺时针(北半球)或逆时针(南半球)辐散。气旋通常与阴雨天气相关,而反气旋则多与晴朗天气相伴。
  • 槽和脊:高空天气图上的低压槽和高压脊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低压槽附近往往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容易形成云和降水;高压脊则相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好。
  • 4. 气象现象

  • 云的形成和分类: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根据云的高度和外观特征,可以将云分为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进一步细分还包括卷云、卷积云、层云等不同类型。云的类型和高度可以提供有关天气变化的重要线索。
  • 降水类型: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霰、雹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与云的微物理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降水在形成过程和天气条件上有所不同。
  • 雷暴和龙卷风: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系统,通常伴随着闪电、雷鸣、强风和暴雨。龙卷风则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破坏力极大。它们的形成与大气的不稳定能量、垂直风切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 5. 气象观测和预报

  •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获取大气信息的基础,包括地面气象站、高空气象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通过对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可以了解大气的实时状态和变化趋势。
  •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预报模型,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预测的科学。现代天气预报不仅依赖于传统的天气学方法,还广泛应用了数值预报、卫星遥感和计算机技术,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三、在职博士研究生气象学专业课程

    在职博士研究生气象学专业课程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位课程

  • 大气科学前沿问题:介绍大气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索精神。
  • 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深入探讨大气环流的基本理论和气候系统的变化机制,包括季风、海-陆-气相互作用等重要概念。
  • 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演变和数值模拟,提高学生对暴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理解和预报能力。
  • 气象资料同化:学习如何将不同来源、不同精度的气象观测数据融合到数值预报模式中,提高预报初始场的质量。
  • 气候数值模拟:掌握气候系统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和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 2. 非学位课程

  • 热带气象学:聚焦于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季风系统和台风等特殊天气现象,加深学生对热带气象学的理解。
  • 卫星和雷达气象学:介绍卫星和雷达在气象观测中的应用,包括资料处理、图像解译和定量产品反演等技术。
  • 气象统计分析:学习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气象数据,包括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模型构建等内容。
  •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如云降水物理学、大气辐射传输、大气边界层物理等,以及大气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
  •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集合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灾害性天气预警等。
  • 在职博士研究生气象学专业要求报考者具备扎实的气象学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大气概况、主要气象要素、天气系统、气象现象、气象观测和预报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气象学专业课程,如大气科学前沿问题、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气象资料同化、气候数值模拟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职博士研究生将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立从事气象学高级科研和业务工作的能力。

    热门专业(可申请博士学位)
    更多 +

    010-84678481
    (*为必填,下载报名表,填写后以附件形式上传)
    咨询热线 010-84678481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
    邮箱:gscassedu@163.com
    京ICP备14023742号-1 北京恒远华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